主页 > 亲子教育  > 

幼儿画妈妈教师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的教育笔记,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笔记,优秀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幼儿教师教学教育笔记,小班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园《画妈妈》教案,幼儿教师教育读书笔记,《爱的教育》幼儿教师书笔记,“赶小猪”——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幼儿画妈妈教师教育笔记

幼儿画妈妈教师教育笔记

快到“三八”妇女节了,我给孩子们讲了个《画妈妈》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东东在家等妈妈,他用最大、小一点、最小的圆圈画出了妈妈的形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主人公在家等妈妈的焦急心情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当我讲到主人公伸出小手数“1”时,有的孩子也伸出小手跟着数,东东数了一个长长的“3”。贴着门缝往外看……孩子们都瞪大眼睛,佳玺期待地说:“妈妈回来了!…“没有人!”我的一句话,使孩子们扫兴地摇着头,明欣着急地说:“怎么还不回来?”孩子们对主人公的经历感同身受,因此,接下来当我问孩子们是否愿意给妈妈画张像时,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孩子们拿起笔,我开始第二遍讲故事.“……画一个大大的圆。”“是妈妈的脸。”思宇抢先说。“亲亲妈妈的脸!”孩子们都低下头去,对着纸上那个大大的圆“啪啪”地亲了起来,内向的子凡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妈妈的“脸”。随着故事的进展.孩子们给妈妈画了一张像,而且每个妈妈都各有特点:丹阳给妈妈画了一张大大的嘴,牙齿龇着,他说妈妈的牙自白的;佳玺给妈妈画了三个耳朵,他想让妈妈听见声音,因为妈妈是聋哑人…”

欣赏着孩子们的作品,我不禁回想起往年组织的画妈妈活动:先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的妈妈什么样,然后在黑板上示范基本画法,结果,孩子们会克隆出二三十个妈妈,只是发型有些不同。

同样是画妈妈的活动,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呢?教育必须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多是浅层兴趣。需要“动机呼唤”。幼儿喜欢听故事,前者正是抓住了幼儿的这一特点。采用文学欣赏的方式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幼儿从听故事变为想绘画;而后者则是单纯的技能学习,幼儿是被动的参加者,无任何兴趣可言。

从艺术活动的特点来看,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幼儿的情感极易激发、显露,对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回应。艺术的情感性、愉悦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因此《纲要》特别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依样画瓢,幼儿没有想像与创造的愿望,教师只关注幼儿创作中对表现方法的运用,即孩子们从活动中学习圆形的组合,作品怎么会有生命力;而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意境的情境――主人公在家等妈妈,焦急之中画妈妈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画妈妈只是一个载体,一种表现方法,通过艺术表现来加深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幼儿自然、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情的注入,“妈妈”自然各具特色。

一个注重体验,一个注重技能,难怪两次画妈妈不一样!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老师我爱你!,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个人工作总结,幼儿教师教育格言,幼儿园第一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喜爱哭闹的宝宝心理分析,让宝宝告别奶嘴的妙招,提升智力让宝宝的想象力更丰富的游戏,夏天宝宝防晒有妙招,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

标签:

幼儿画妈妈教师教育笔记由讯客互联亲子教育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幼儿画妈妈教师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