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tingjie8688
- 备用微信:azun868
三亚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把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为工作抓手,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壮大。近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6%,2012年已达到330.75网络投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8%,2012年达到430.34网络投稿,五年来累计完成1459网络投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3%,2012年达到60.25网络投稿。三次产业结构已从2007年的19.2:24.4:56.4变为2012年的14.1:20.6:65.3。
——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三亚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奋力前行。亚龙湾旅游度假区高端酒店相继投用,国际声誉显著提升。海棠湾“国家海岸”规划先行、快速推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建设的新亮点。“离岛购物免税”等政策成功落地,提升了三亚旅游的吸引力。立体化交通网络格局初步形成,绕城高速公路等城市路桥项目和凤凰岛、三亚河、半山半岛等邮轮、游艇基地相继投入运营。凤凰国际机场改扩建不断取得进展,2012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02万人次。
——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三亚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文明生态村覆盖率达到80%,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主村道100%硬板化,槟榔村荣获“全国文明生态示范村”称号。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全市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了倍增,新增就业岗位近12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建立物价上涨财政联动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能接纳上万名学生同时在校学习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显著提升了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竣工并开始试运行,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均达100%。建成市体育中心,为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场馆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缓解了本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征集城市名片,评选城市精神,举办世界KTV总决赛、奥运火炬内地首传、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国际数学论坛等重大文化体育和科教活动,丰富了三亚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2008年4月、2011年4月及2013年4月,胡锦涛、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赴三亚主持系列国事外交活动,留下了“最美国事欢迎仪式”和《三亚宣言》等珍贵的历史纪录和文件,更使三亚成为全球注目、国人称羡的焦点,为把三亚打造成公共外交基地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得到有力推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实施“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使海棠湾开发建设明显提速,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休闲度假区建设的重要引擎。组建政务服务中心,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革。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转企改制”,认真做好省下放权力对接、农垦系统社会事业纳入地方统一管理等工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深化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市镇财政统一会计集中支付制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工作取得突破,三亚金凤凰村镇银行、崖城镇众树农村资金互助社已开业。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调整重组,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积极引进和支持高端酒店发展,已有48家国际品牌酒店进驻三亚,先后开通国内航线130条,国际和香港、澳门、台湾等航线38条,显著提升了三亚酒店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三亚在度假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环境保护硕果累累。全市上下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和谐拆除华盛天涯水泥厂,在全省率先终结实心粘土砖厂,推广运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1.7%。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成为全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成功建设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为全省森林旅游发展提供了示范。探索建立生态涵养地区转移支付机制,积极开展“蓝丝带”等环保专项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一流。
发展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凝心聚力建设更加卓越更加和谐的三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目标
努力达到“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活跃。为经济增长铸造新的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形成持续的开发建设热潮。力争年均经济增长率达14%左右,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网络投稿,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160网络投稿。
城市更加知名。在苦练内功,不断加大硬环境、软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和投入产出比率,加快形成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机制和活动方式,进一步提升三亚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城乡更加融合。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社会更加文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并肩前行,深入开展文明大行动,切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力争2014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生态更加宜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在精心呵护生态环境与高效利用建设资源上找到恰当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三亚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的宜居城市。
人民更加幸福。让发展成果普惠全市人民,力争实现居民人均收入倍增,基本解决全市居民的住房困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发展重点
(一)提升旅游业。旅游业是我市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要围绕“滨海、生态、热带”特色,坚持精品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大力提升现有旅游景点的品位和容量的同时,发展海上及内河观光旅游、森林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新景点和新线路,大力推进游艇、邮轮产业的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集中精力把亚龙湾、海棠湾等湾区建设成低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并逐步建成度假区内的休闲、娱乐、会展、商务以及餐饮购物等系列化的综合服务设施。
(二)优化房地产业。要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高端、适度、有序原则,合理调节土地资源,控制开发规模和开发时序。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旅游商务地产和精品化居住小区,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价格适中、质量优良的保障性住房。要切实加强房地产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和中介服务,提高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抗波动能力。
(三)做精现代农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集中力量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南繁育制种等特色农业。加快国家南繁基地和国家冬季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提升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四)繁荣商贸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进一步放大离岛免税、出境退税的政策效应,在海棠湾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免税购物中心,推进亚龙湾精品购物中心建设,带动商贸业转型升级。结合旧城改造和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科学调整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完善各镇商业网点,升级改造市镇农贸市场。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物流业。
(五)拓展文化体育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三亚作为旅游城市,要努力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实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本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渗透,铸造三亚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和文化会展等各类文化产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国际参与的方式,办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海天盛筵、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品牌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推进泛南山文化旅游区、崖城历史文化名镇、天涯不夜城、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公园、中国衣食父母园等项目的建设或前期工作,努力把三亚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和旅游文化名城。
(六)培育金融业。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重要杠杆。要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推动建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探索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居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离岸金融业务等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吸引各类基金注册于三亚。力争用五年时间,将金融业发展成为三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七)推进智慧产业。以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为特征的信息、创意、研发等智慧产业,是二三产业在高端层次上的有机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智慧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推进崖城创意产业园等基地建设,强化优惠政策配套,加快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国际知名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抱团入驻,形成聚集效应。积极关注和支持中兴通讯研发中心、联想产业园、惠普科技园、用友等高科技企业在三亚的发展,形成创意性工作与休闲式生活有机结合的园区模式,培育三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八)壮大海洋经济。优化发展海洋捕捞业,壮大外海、远洋渔业生产。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深海养殖业,鼓励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切实用好岸线资源,积极探索填海造地,培育三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着力发展港航业。鼓励发展海洋服务业,建设环境友好的南海渔业补给基地和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生活服务基地。着力扶持邮轮游艇经济发展,使之成为三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九)扶持总部经济。总部经济能为区域发展带来可观的税收、消费、就业等多重经济效应,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之一。我们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高端商务办公楼宇,创造条件吸引企业总部和分部入驻,逐步使三亚成为优秀企业、社会组织的总部或分部所在地、商务活动中心及相关中介机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