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市共有290处革命遗址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和革命遗址线索名录。 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旧址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肇庆公布“铁军摇篮、农民运动先锋羊栖武陵” 、岭村枪声、救国旗手、农民军先锋、沙浦风#、苏安星辰、德清新火、三战渔洪等“风景”,进一步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高品质红色旅游。
端州区主要红色景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叶挺独立团二营旧址(高要书院)、肇庆政治研究室旧址协会(立桥楼)、叶挺独立团训练场(石岗)遗址、 西江特委旧址及交通站、邓肇祥故居
1.叶挺独立团司令部旧址(阅江楼)
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江滨东路。 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团部曾驻扎在阅江楼,楼前广场是训练场地之一。 叶挺独立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阅江楼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 坐北向南,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庭院式古建筑。 1959年,阅江楼建成叶挺独立团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朱德元帅题写馆名。 纪念馆设有“铁军独立团”展览,分为“肇庆团建”等六个主题。 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再现了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史。馆内还设有肇庆“楚新堂”新时代培训中心,提供“红色课堂”。为全市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推进党员自我教育。 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旧址196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由 中央宣传部主办。 2011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被公布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西江日报 小编 曹晓 摄
2.叶挺独立团二营旧址(高要书院)
又名肇庆书院、文庙,位于端州区正东路42号。 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 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术宫殿之一,面积3000平方米。 平方米。 高要学院是叶挺独立团二营的司令部,留下了独立团战士艰苦训练的红色革命印记。 1922年,陈殿邦等进步青年在高要书院开办平民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11月至1926年5月二营进驻学宫时,营长何胜阳和继任营长徐继深均担任二营党组长。 他们经常开展政治教育和党团活动。 1979年,高要书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重新公布立为纪念碑。 2019年被肇庆市文明办、肇庆市教育局列为“肇庆新时代未成年人实践站”。 ,被列入2020年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徐伟刚 摄
3.肇庆市政治研究会旧址(立桥楼)
位于端州区城中路174号原肇庆市政府衙门内。 叶挺独立团司令部曾驻扎在这里。 叶挺组织的“肇庆政治研究会”以此为基地开展活动。 今官衙门楼尚存。 1925年冬,叶挺从西江宣传训练所选拔了30多名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骨干,在礼桥楼组建了“肇庆政治研究会”。 叶挺和妻子李秀文以及独立团党支部执行委员会成员经常出席会议,讲授《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会还创办了《西江潮》杂志,宣传共产党的思想。 1926年初,肇庆政治研究会随着西江宣传训练所解散而结束。 其成员返回各县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成为西江农民运动的主要骨干,在西江地区播撒了革命种子。 李桥楼于1989年11月被高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年后移交肇庆市文物部门管理,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单元; 2012年,李桥楼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李桥塔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黄永新 摄
4.叶挺独立团训练场遗址(石岗)
位于端州区北郊七星岩风景区东北部。 石岗上有石岗炮台,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 是两广军阀战争时期驻肇庆的赵洛阳守使林虎为巩固城防而修建的七座炮台之一。 炮台以钢筋、石灰砂为主,砖木为辅。 它由三层防御组成,面积600平方米。 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期间,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军事设施,进行实战攻防演练,为后续北伐战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石岗炮台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叶挺独立团训练场旧址石岗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名录。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5、 西江特委旧址及交通站
位于端州区麒麟街54号。 旧址建于清末民初。 为砖木结构,坐西向东。 分为客厅、厢房、厨房三部分,面积约48平方米。 1939年10月,以刘天福为书记的 西江特委从广宁县石涧迁至高要县肇庆镇。 这里曾经是特委机关的总部,同时也是特委的交通站。 为了更好地掩护机关工作,党组织安排女 党员周敏玲住在机关里,与刘天福假扮情侣,从事秘密工作。 在肇庆期间,刘天福等人临危不惧,带领西江各地党组织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合理、有益、有分寸的斗争,上演了一场“肇庆版” “潜在的”故事。” 1940年8月,刘天福调到中区工作,特委由肇庆迁至德清县。 2007年,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6. 邓肇祥故居
位于端州区城西街道长排街1巷。 它的主人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之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兆祥(1903-1夜总会招聘网8号)。 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坐北朝南,面积86.1平方米。 是一座青砖瓦瓦的三合院庭院。 邓兆祥婚后与妻儿在此居住多年。 1950年举家迁往大连。 1978年,他回乡养病,带着家人回到故居。 邓兆祥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传奇人物。 11岁加入海军,两次前往英国海军学习。 曾任职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海军。 他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守护祖国海域70多年。 其跨度之长、经验之丰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海军。 从少尉到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创造了人生辉煌,为新中国海军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3年,邓兆祥故居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鼎湖区主要红色景点:沙浦农民协会旧址、沙浦农民协会子弟学校旧址、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
1.沙浦农民协会旧址
位于鼎湖区沙浦镇沙二村二街59号。 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它坐北朝南。 砖木结构,硬顶,平脊,灰绿色筒瓦。 占地面积463平方米。 1926年3月9日,沙浦农民协会在陈氏长房寺成立,同日成立沙浦农民自卫军,驻地沙溪书院。 随后,桃溪、苏坑、甸水等乡镇成立了农民工会,以沙浦乡为核心的农民运动在高要县六区兴起。 1927年12月,国民党高要县当局勾结地主、民团,对沙浦、桃溪农会、农民军进行重点打击,屠杀农会主席陈进、沙浦农民运动等54人。失败的。 2010年,沙浦农民协会旧址陈长芳祠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肇庆市历史教育基地。 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名录,2024年被评为鼎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肇庆市 党史教育基地。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2.沙浦农民协会子弟学校旧址
吴氏宗祠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沙三村。 旧址建于清代咸丰年间,2011年重修,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间二进。 周围是密集的居民楼,北距西江约200米。 1926年夏,沙浦农会意识到,为了打倒地主阶级,除了“枪”和“笔”外,他们在吴氏宗祠为沙浦农会的子弟建立了一所学校,规定:所有报名的学生都是免费的。 收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和一套校服。 吸引了很多贫困农民送孩子上学,很多农民自己也上夜校学习政治、文化课程。 1927年,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沙浦农会农民军。 沙浦农民运动陷入低潮,沙浦农民协会的子弟学校也被关闭。 旧址于2010年被列为肇庆市不可移动文物,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3.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鼎湖区沙浦镇西江畔的沙浦革命烈士纪念广场。 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高要县当局与地主、民兵勾结,在沙浦屠杀了陈进、冯三弟、陈友等54名农会会员和农民军战士。 1959年,为纪念这54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在西江畔修建了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 1980年,高要县人民政府修复了纪念碑。 2005年,鼎湖区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整修,扩大纪念碑保护范围,建成占地3800平方米的沙浦革命烈士陵园。 2016年,肇庆市委、市政府和鼎湖区委、区政府以沙浦文化广场建设为契机,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整治升级,建成占地1000亩的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 20,000平方米。 2005年,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沙浦革命烈士陵园被命名为肇庆 党史教育基地; 2017年,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市烈士节举行公众纪念活动的固定场所; 2020年,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西江日报 小编 梁晓明 摄
高要区主要红色景点:叶挺独立团司令部旧址、高要县二区农民自卫军司令部旧址、岭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1.叶挺独立团司令部旧址
位于乐城市吴村伯玄寺。 “灵村事变”发生后,叶挺带领绥集委员会和独立团二营成员进入乐城W村,驻扎在乐城W村博玄寺。 该寺成为叶挺独立团的总部。 叶挺在这里成立了“第一师追击委员会”,召开了相关会议,动员部署进攻罗尖村,取得了胜利。 博玄寺旧址始建于清末; 20世纪60年代,祠堂部分被拆除,建成乐城公社粮食研究所和粮食加工厂。 其余部分为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青砖墙,面积约190平方米。 2020年,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旧址博轩寺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图片来源 西江日报
2.高要二区农民自卫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灵村西侧。 1925年4月29日,在 广东区委和中央农民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这里成立了高要二区农民自卫军,总部设在五家庙。 这是高要县第一支农民军。 武装起来。 1926年1月“凌村事变”发生后,农民自卫军配合叶挺独立团挫败土匪,凌村事件顺利解决。 吴氏宗祠始建于清代。 进深三开间,为十三梁椽殿式建筑。 建筑面积76.9平方米。 2020年,获得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资金改造。 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成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名录。
图片来源 西江日报
3. 岭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高要区乐城市岭村西南500米处的长岗山山顶,占地500平方米。 为了纪念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吴腾洲、聂文波、谢忠等120名革命烈士,1958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建立了“领导村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长岗山。 纪念碑”,曾于1972年、1980年、1999年修葺一新。1989年,岭村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岭村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名录,2024年被命名为肇庆市共产党党史教育基地。
图片来源高要发布
四会市主要红色景点:江头乡农民协会旧址、陈伯忠故居、陈伯忠烈士墓
1.江头乡农民协会旧址
位于四会市黄田镇江头行政村上寨村朝古陈功寺,是江头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成立庆祝大会举行的场所。 广东省著名农业运动领袖彭湃、广宁县农民协会领导人周其健、罗国杰等出席大会。
江头乡农民协会旧址主体建筑为庭院式布局,面积523平方米。 1986年,江头乡农民协会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年被公布为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与陈伯忠烈士墓一起被公布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陈伯忠故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名录。 2024年被命名为肇庆 党史教育基地。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2.陈伯忠故居
陈伯忠(1901—1926),黄田镇江头村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主席、 第四次代表大会支部书记。 他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农民运动,1926年逝世。 他的故居建于清代。 它坐北朝南。 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1平方米。 2008年,故居、江头乡农民协会旧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
3.陈伯忠烈士墓
位于四会市黄田镇江头行政村下宫塘山。 陈伯忠去世后,遗体先安葬于四会县郊的金鸡岗,后又迁至广州的野栗岗、黄花岗。 1940年迁回家乡黄田镇江头村委会,葬于下公塘山腰。 陈伯忠烈士墓初建时,用青砖砌成,并立有墓碑。 1982年重建,3年再次改扩建。 1986年,陈伯忠烈士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年被公布为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江头乡农民协会旧址被公布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被列入2020年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图片来源七彩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