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防未病”的做法都在这里了

春生、夏生、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这是历代中医总结的“治未病”的做法。 “防病就医”,方法来了!

1、春季养肝

春季养肝,一年四季都健康。 历代养生专家都十分重视春季养肝。

“春气行于肝,天人相应。” 从五行来看,四时中,春属木;四时属木。 而人体五脏中,肝也属木; 因此,春气行于肝,养肝十分必要。 只有肝强了,才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1喝点菊花茶

菊花能祛风清热,具有平肝作用。 能清肝热、泻肝火。 用菊花、桑葚泡茶饮用。 桑葚能补血柔肝、补肾润肺,可以同时达到补肝润肺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菊花会使肝木失去滋养,损害肝脏,所以喝菊花茶最多不要超过一个月。

2、侧#可滋养肝气。

肝经位于人体两侧。 侧卧时,无论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滋养肝气。

因为当人侧卧时,血液自然会回归肝经。 “肝主藏血。” 一旦血液回到肝经,人体就可以安静地入#,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

3、吃一些蒲公英

肝火太盛,则热毒较多。 可以吃一些蒲公英来疏通肝经,去火消炎。 KTV可以治疗咽喉炎症等。 也可取蒲公英(干)30克,浸泡后煮沸取汁,加入蒲公英米100克,煮成粥。

或将新鲜蒲公英茎叶(100克)洗净,沥干,浸入酱汁中。 味微苦,味美、香爽①。

2.夏阳欣

夏季,天地和谐,万物繁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较多。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护心气。保养心气。

三叶茶1杯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介绍,夏至养心清热。 他首先推荐夏至三叶茶,即荷叶、竹叶、薄荷叶。

夏季,可将三片叶一起冲泡(各3~5克)或选择其中一种(荷叶、竹叶各5~10克,薄荷叶5克)泡茶饮用,十分美味。有益于清心。 、养心消暑。

2、煮粥时加入一些枣仁。

酸枣仁是宁心安神的好食材。 煮粥时添加一些,有利于保护心脏。 从药店买一些枣仁,每次煮粥时加20、30克。 #眠不好的人也可以加点莲子,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3 安静地坐着,理清思绪

中医养生强调阴阳平衡。 心为阳器官,静为阴器官。 以阴阳平衡为基础,保持健康需要静心、宁心。

养生壶_养生:_养生:

每天#觉前安静地坐一会儿,头和脖子直立,通过腹部缓慢地深呼吸。 在调整呼吸的同时,积极配合想象美好的事物,放下一天中的一切烦恼。 坚持下去,可以起到滋补作用②。

3、秋季养肺

秋季属金,金主肺,所以秋季适宜养肺。 肺主情志,促进水液代谢。 但秋季气候干燥,气体交换很容易影响肺功能。 尤其入秋后,天气变冷,肺气易受损,肺部疾病多发,因此养肺尤为重要。

1 多吃一点没啥用

中医认为,食物的颜色与五脏有关,白色食物入肺。 正是因为白色食物具有养肺的作用,所以秋季宜多选择白色食物。

白色食物,如菜花、白菜、白萝卜、莲藕、莲子、冬瓜、白蘑菇、白芸豆、豆腐、白芝麻、百合、白芍、山药、银耳、牛奶等,多吃秋季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良好的保健作用③。

2 拍手

这种保健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没有时间的“懒人”。 经常刺激、按摩双手,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尤其对润肺有好处。

双手手指张开,掌心相对,拍打100次。 手掌应该微红且温暖。 拍打后双手相互搓揉。

3、喝水进入呼吸道

经常喝水对肺部有益。 秋冬季节,每天比其他季节至少多喝水500毫升,以保持肺部和呼吸道的正常湿度。 还可以将热水直接“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子中,将鼻子对准杯口吸气,每次10分钟,每天2至3次。

养生:_养生壶_养生:

4、冬季养肾

老百姓都知道“冬进补,春杀虎”。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肾主藏,也就是说冬季营养以肾为主。 通过适当的补肾、补肾,肾精就会更加充沛,来年身体会更好,疾病也会少一些。 这正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理念。

足够的#眠

#眠是保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好好“午#”。

中医所说的“午#”是指每天的午夜(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和中午(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是最需要#眠养肾的时间。

中午12点左右,外阳之气最盛,此时午#可以滋养肾中的阳气; 晚上12点左右,外阴之气最盛,#觉可以滋养肾内的阴气。

2 揉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与耳形成阴阳。 想要补肾、缓解疲劳,可以尝试揉耳朵。

用双手捂住耳朵,从下往上捂住,然后向后翻。 揉耳朵时,一定要缓慢而有力地打圈。 大约三十圈后,你会发现疲劳瞬间消失。

3、吃一些栗子

栗子有益气、脾、肾、筋。

青壮年人适宜吃板栗粥,可以补血、强肾。 将10个栗子与适量大米一起煮成粥。 也可以将栗子晒干磨成粉,然后在喝粥时加入④(这相当于生吃栗子)。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