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增强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扩大区域发展空间、开拓新空间、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标。” 林拓认为,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将增强济南在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的作用。 三角一体化是对接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促进跨区域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优化我国东部地区和南北格局。 同时,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也将优化山东省中西部整体发展格局,从而惠及中原经济区(聊城市、菏泽市、泰安市东平县)、淮河生态经济区(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等国家相关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是党的十九大后批准的第一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 这也是我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林拓表示,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将加快先行区建设,更好释放新旧动能转换潜力。

“济南、莱芜钢铁产业占比较大,是鲁中钢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实施产能置换、兼并重组,山东推动济南重组钢铁和莱钢,着力打造沿海(日照-临沂)和内陆(莱芜-泰安)两大钢铁产业基地,但产业转型还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林拓表示,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不仅有利于山东钢铁行业实现去产能目标,也将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更大空间,增加与高端产业的对接。协调优化区域产业园区布局,促进特钢、不锈钢、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培育新动能方面,林拓认为,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将有力推动济南莱芜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持续发展。 “比如,两市旅游资源将进一步整合。目前,莱芜市有9个3A级景区、6个省级旅游小镇、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融入济南有利于丰富旅游业产品带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旅游圈;又如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济南拥有山东大学等名校资源,莱芜也有丰富的资源拥有多所大学和职业学校,两市教育科技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省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山东创新驱动发展。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市辖10区、2县,面积10244平方公里,区内人口870万。 林拓还就如何优化济南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发表了看法。

“济南市北临黄河,南临泰山,在黄河和泰山的双重地理约束下,城市布局呈现出东北向西南狭长的形状,导致济南的城市优势明显。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未来,济南城市发展格局将更加均衡,国土空间发展布局更加优化。 林拓表示,济南发展中心将向东南拓展,​​不仅更加靠近和强化山东省的区域中心,也加强与周边淄博、泰安等城市的联系,促进中部地区城市协调发展。鲁南将加快区域空间整合和分工,全面形成鲁中都市圈核心区。 同时,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后,济莱高铁等主要通道建设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有利于连接济南至日照、济南至莱芜。连云港等出海通道。

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林拓认为,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莱芜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制定标准、统一配置资源,推动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 ——优质交通、民生、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布局莱芜。 “2019年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市将适逢2020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必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济南莱芜将优势互补,服务城乡居民,实现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均等化。 (来源:大众日报 小编:齐静)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