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鲜明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使命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它一诞生,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为之顽强勇敢地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觉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百年奋斗史,凝聚着我国文化进步的历史。 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一句话,我们要建设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建立新文化”。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在文化领域的目的。”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也是建设新文化、创造新文明的奋斗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适应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了繁荣新文化的使命感发展新文明,文化自觉不断增强。 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也将把我们的文化创新创造成果奉献给世界。” 新时代的十年,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加深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创造,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风格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贡献。 更加绚丽的中国色彩。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今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它对用文学兴业、用文学培养人才、用文学立心、用文学筑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中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已写入中国的总体目标我国2035年的发展,锣鼓催人,但时光不等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现对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坚定信心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命脉,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指出:“中华文明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正气而不守旧、敬古而不倒退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大无畏品格。”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创造的新时代。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只有真正创造出延续历史辉煌、彰显时代气息的时代新文化,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新文化使命。

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 共同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必须不断培育、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满足国家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它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 它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明长河迈入新时代的浪潮,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努力奋斗。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走过了山河,走过了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 它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贡献。 静止的文明将不可避免地枯竭; 常新的文明才有光明的未来。 指出:“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世代相传、守护,更需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文明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时代的精华。”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成为世界上唯一不间断的文明,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卓越的创新能力。 共同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必须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这既是古老中华民族以年轻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华文明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必然。 要求。 我们要继续秉持正气但不守旧、敬业而不怀旧的进取精神,把握时代特征,应对时代变迁,不断深化和拓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河河床。新时代的中华文明,连接古源,开出新泉,汇聚新流,积聚新能量,使中华文明长河以新气象不断奔腾前行。

更好肩负新文化使命

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共同创造时代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重要部署,让我们更好肩负文化新使命,谱写民族复兴之歌。 新华社章提供科学指导。

坚定文化自信。 “人生两百岁的信心,就像水冲三千里一样。”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 坚定的文化自信,体现在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创造及其时代价值的高度认可和真诚尊重。 新时代十年, 回顾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展望复兴前景,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品格魅力、精神特质作出精辟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从五个方面深刻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贯穿其中的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随着文化的进步,几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原理总结中国经验、提升中国经验融入中国理论,实现精神独立。

保持开放和包容。 文明因多样性而沟通,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卓越的包容性。 它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外来文明,敢于美化他人,善于取舍。 中华文明包容、开放、包容的胸怀,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指出:“对待不同文明,需要比天更广阔的胸怀”。 “今天,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必须以更广泛、更广阔的胸怀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积极学习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广泛开放、自信包容,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光辉形象,是当代中国面向世界的坚定态度,是中华文明能够重塑辉煌的重要品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中国特色。

坚持诚信、创新。 共同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必须有坚守诚信、创新的正气和活力。 秉持诚信创新精神,就是在诚信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理性、坚定不移; 弘扬诚信创新精神,就是在创新问题上始终坚持不懈、锐意进取。 保持正气,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规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体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围绕高举旗帜、汇聚一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心、育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强国。 创新,就是用创新精神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以传承滋养创新,以创新升华传承,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以创新精神推动文化新发展,以热情对待文化领域新事物,发展文化新业态,满足文化新需求,弘扬文化新特色。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守诚信、创新活力,共同创造属于我们时代、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 (作者沉壮海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