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为白马、氐、羌住地。

先秦羌道是舟曲建置的起始,属陇西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武帝改道曰县。

东汉武帝建五九年,羌道县属武都郡西部都尉治。

三国魏黄初中,魏以陇南为武都西部都尉,治所羌道县境。

后,蜀于陇上伐魏,舟曲西南一度为姜维屯田的沓中地区。

西晋末年,世居羌道县的宕昌羌“保”,建立半独立的宕昌国,西周武帝天和元年,今舟曲境皆属宕昌国。

北周武帝天和六年灭宕昌国,舟曲地属甘松、宕昌两郡。

隋初,今舟曲县属宕昌州;汤帝大业元年,改宕昌州为宕昌郡,今舟曲仍为宕昌郡、武都郡辖地。

唐于境内置宕昌州及怀道郡、怀道县和福津县。

宋王韶“熙河之役”收复宕昌州,西固(始名)归阶州福津县辖。

元、明、清于西固置藩(番)汉(明守御)军民千户所及分州,在民族地区实行军民统摄及政教合一的封建土司制度。

1913年,以西固分州改置西固县,隶属陇南道。

后,改渭川道。

1927年废道,西固县隶属于省。

1938年,西固县划入第一行政督查区。

1944年划入第八督查区,专员公署驻武都。

1949年12月10日,西固全境解放,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武都专区。

1954年,西固县官亭、沙湾、富坪3乡和岷县东南部析置宕昌县(县人民政府驻宕昌),西固县设舟曲行政委员会,属甘南自治区。

1955年,甘南自治区更名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舟曲行政委员会改为舟曲县。

1959年1月改名龙迭县,1962年恢复舟曲县。